紅豆湯圓  

冬至這一天,對北半球的我們來說,太陽直射南迴歸線,所以斜射角度最大,日照最不足,太陽東偏南(偏離角度最大)升起,當天正午的太陽的高度角最低約約只有48度,造成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長的情形;所以也叫「最長的一夜」。過了這一天,太陽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(往赤道方向),白天就慢慢地變長起來,太陽高度角也逐漸變大。所以在時序的轉進中,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,冬至成為重要的節日,民間稱為「冬節」。「冬至」,進入冬至後,代表北半球的冬天也真正來臨囉!因此冬至日也稱為「長至節」或「短至節」喔!

 冬至日會食用以製成的圓形食品,即「湯圓」、「團子」、「團圓子」(在中國北方稱為「丸子」),取圓形象徵天與陽,寓意年終團聚。 

一般人也有在冬至進補的習慣。臺灣俚語中說「補冬補嘴洞」,指的是冬至這天,除了吃湯圓,還得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,就是俗稱的冬至「補冬」的習俗。在寒冷的天氣裡,為了抵禦嚴冬,身體會消耗掉比平常更多的熱量。一般而言,冬至進補的食品以肉類為主,再加上各種滋補的 藥材燉煮,補冬的內容也視家庭貧富而異。「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,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,貧戶則以福眼肉和糯米、糖燈米糕而食,俗謂此日食補品,於身體特別有益。」(王詩琅,《艋舺歲時記》,一九七四)。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,冬至可說是個打牙祭的好時機。

 

介紹一下湯圓的好朋友

紅豆屬於高蛋白、低脂肪的高營養榖類食品,含有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素。富含的鐵質,能使人氣色紅潤,補血、促進血液循環、強化體力、增強抵抗力。在中醫認為紅豆具有利水消腫、利尿、清熱解毒、健脾止瀉、改善腳氣浮腫的功能。

arrow
arrow

    鳳臨食養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